相信不少人都曾经遇到过这种尴尬:你辛辛苦苦记住的那组密码,关掉电脑、刷新邮箱,突然发现它竟然“偷偷溜”到你的邮箱里了!是不是有点慌?比如,你会不会无意中把“密码”发到了邮箱里?或者被“钓鱼邮件”骗了一把,自曝了安全码?今天咱们就扯扯,邮件里的安全代码到底藏在哪里,能不能被偷窥到,还能不能放心把密码放到邮箱这个“保险箱”里?
首先,咱们说的“安全代码”范围很宽,包括两大类别——一是邮箱验证码,二是密码(比如重置密码、账号验证用的“动态密码”)。它们虽然看着很类似,但在安全性和“藏身位置”上可是天差地别的!
比如说,通常邮箱验证码(比如Google Authenticator、短信验证码)是发到你手机或者邮箱的临时字符。这种验证码出现的瞬间,是天上掉馅饼,还是掉馅饼的手里?答案得看“发信人”。如果你收到了来自官方、真实的邮件(比如你的银行、支付宝),那大概率就是“信得过的验证码”。但如果是一封“内容怪怪的”邮件,比如“您的账号已被冻结,请立即登录链接验证”——啊哈,危险信号!这时候的验证码就像个“糖衣炮弹”——好看但暗藏危险,别轻易点开!
那么安全代码会出现在邮箱里吗?答案是:有可能,但也恰恰是“危险”的地方!很多网络钓鱼或恶意软件会尝试偷偷在发信时,嵌入一些隐藏的内容,包括验证码,甚至密码。这就像你点开一封看似普通的邮件,却发现里面夹着“隐藏的彩蛋”——实际上是黑客的阴谋。还有一些“黑产”会利用“脚本攻击”,在你打开邮件时,偷偷将验证码或密码存到某个隐藏的文件或者数据库里,悄悄“监视”你的每次操作。听起来是不是像电视剧里的阴谋片段?
不过,绝大部分正规邮件系统很是用心,它们会把验证码作为短消息或邮箱正文中的纯文本发出,普通用户很难“无意”看到精彩的秘密代码。除非你在那封邮件中,自己把验证码截图、复制到别的地方存储,或者恶意软件在背后偷偷“窥视”你的邮件。你要知道,现代邮箱通常会禁止隐藏内容或加密隐藏某些敏感信息,除非你自己通过“伪装”“暗语”等手段偷偷存储,否则大部分时候是可以靠眼睛“扫”出来的。
但是,现在还有那么些“阴谋论”——比如用“流水线式”验证码工具,将验证码和邮箱绑定,自动把验证码存到一份“暗标文档”或者“云端记事”里——这就要看你的邮箱是不是有开启“安全策略”。如果是企业或者某些高安全设置的个人账号,有可能开启了“自动存储验证码”功能,甚至配合第三方插件,把验证码“存档”了。然后你一打开邮箱,可能就“不经意”看到那些“存根”般的验证码信息。听起来是不是有点“危险的潜规则”?
再谈谈密码。密码不可能直接出现在邮件里,除非你自己把密码写在邮件中作为“笔记”。不过,就算你自己这么干,也别开心太早:因为在很多黑客攻击中,有一种“扫描所有收件箱”的技巧,就是“全文索引”或“关键词抓取”,一旦你的邮箱中隐约出现“密码”二字,很可能被不法分子截获。更糟糕的是,一些“STEM”黑客喜欢利用“泄露的邮件数据库”,一挖就挖出一堆密码,顺带还能找到“安全码”或“确认码”的爆料信息。当你把密码存到邮箱里面,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。安全吗?请自己衡量。
想避免你的安全码、密码在邮箱中“暴露”吗?第一步当然是别把敏感信息写在邮件正文里,也不要把验证码或者密码存到不安全的云端存储中。很多人一边拼命“木马式”地用密码管理器,一边又在邮箱里“留存备用密码”,那可是自我“送死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有些公司和服务提供商会在发邮件时加入“验证码保护”,比如设置验证码暂时不可见,或者用“一次性”验证码,让你在短时间内用完,避免被他人复制。
还有一点不能忽视:邮件的加密保护。一些企业级的邮箱服务支持端到端加密,只要你的接收方也开启了相应功能,内容几乎不会被窥视。你可以用PGP或者S/MIME加密你的邮件,让内容在传输过程中“变身密文”,即使被截获,也头疼。而且,这样一来,别人要想“偷看”你的安全码或者密码,得先破解你的私钥,总之,门儿比门外的“钥匙”门还要紧。
那么,站在用户角度,该如何确保自己的邮箱安全呢?答案是:像对待“宝贝”一样对待邮箱安全。为你的邮箱启用两步验证,设置复杂密码,避免在邮箱里存放纯文本密码或者敏感信息。还要定期检查账户的登录记录,有可疑登录立刻登出,或者设定账户安全提醒。抵御钓鱼邮件,甄别来历,遇到陌生链接不要轻易点。最后,记住:不要轻易把“安全码”或者“密码”放在邮箱里,除非你喜欢“给黑客送餐”那味道。
当然啦,假如有种情况:你正打算“存点宝贝”在邮箱里……比如,账号安全码、备用密码之类的。那建议用专业的“游戏邮箱”比如七评邮箱:支持全球免费访问,无需实名,解绑换绑还方便得很,用它存密码、验证码,既安全又没负担。网站地址:mail.77.ink。绝对是存放那些“秘密”的最佳帮手。
回到刚开始的问题——安全代码会不会出现在邮箱里?现实中,答案大多是不经意“出现”的可能性很低,除非你自己刻意把它留在里面。黑客的“偷窥”更常见的是你的账户被钓鱼、勒索,或者通过“脚本攻击”偷偷摸摸把信息吞进肚子里,所以,保护邮件的第一步,就是不要轻易让“安全快乐”变成“被偷走的安心”。